找到相关内容113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巴利学研究纪要:1995-2001(1)

    BPA)与弘法部(DPPS)3. 原典日译4. 原典汉译5. 工具书 5.1. 文法书 5.2. 辞典 5.3. 文献导览、读本 5.4. 索引 6. 巴利光盘 6.1. PTS版 6.2. 泰国版 6.3. 缅甸版7. 结语:迎向巴利学的新时代【略语表】 0. 序言 1994年英国学者K.R. Norman在日本《中央学术研究所纪要》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作"...

    蔡奇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747508.html
  • 赵朴初答:中国汉译、藏译佛教经典是从巴利文翻译的,还是从梵文翻译的?

      赵朴初答:汉译佛经,从梵文翻译的居多,也有从巴利文翻译的。藏译佛经则似乎全是从梵文翻译的。

    赵朴初

    佛教常识问答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7/21503710717.html
  • 谈注释家与文法家对巴利文献的影响

    「大名声」(vighusta-wabda)与「离覆障」(vivatta-chadda)—— 兼谈注释家与文法家对巴利文献的影响蔡奇林 目次0. 序言1. 问题的提出 1.1. 问题的由来 1.2. Norman的新发现 1.3. Hinyber的质疑与主张 1.4. Norman的重新出发2. 运用的数据与追索的过程 2.1. 巴利圣典中的种种异读 2.2. 巴利注释...

    蔡奇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747507.html
  • 巴利学研究纪要:1995-2001(2)

    1930), tr. F.L. Woodward, London, PTS.38 随着巴利语言学、文献学、教义学的进展,旧译不只文体过时,更重要的是不能反映今天的研究成果。因此早在1980年代初期,...起到1998年完成了70册《汉译南传大藏经》的翻译工作。虽说依其「凡例」所言,曾参考PTS版及暹罗版的巴利原文,可是主要是根据日译《南传大藏经》转译的,因此还不能算是严格意义的「原典汉译」。其实,在更早...

    蔡奇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847509.html
  • 谁说的话──巴利与汉译经典关于说者的差异

    ********      在巴利《尼柯耶》與漢譯《阿含》對應經典的比較研究中發現,即使事實上兩者是源自早期不同佛教部派在長期口誦傳承之後才付諸文字的結集,仍然顯示了相當程度的相似性。一方面同一經典的...Sutta)*1之間有一個說譬喻者是誰的議題,此經的主題是摩訶迦旃延對「想」*2作了精闢的分析。巴利版本在經文將結束時,阿難說了一個本經依此為名的蜜丸喻;[1] 不過依據對應的《中阿含》經典,...

    无著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8173881374.html
  • 根据巴利经典所载,佛陀最常强调的教示是什么

    我再次引用佛陀的话回答:“五蕴(khandha)无常、无我(anatta)”,每个个体都是由五种聚集物──五蕴组成。身的聚集物称为“色”(rupa),乐、苦等感受的称为“受”(vedana),记忆与感...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54951504.html
  • 佛使比丘答:根据巴利经典所载,佛陀最常强调的教示是什么?

    “根据巴利经典所载,佛陀最常强调的教示是什么?” 佛使比丘答:   佛陀说:“五蕴(khandha)无常、无我(anatta)”,每个个体都是由五种积聚——五蕴组成。身的积聚称为“色”(rupa),乐、苦等感受的积聚称为“受”(vedana),记忆与醒觉称为&...

    佛使比丘

    一问一智慧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08442911201.html
  • 赵朴初答:什么是巴利文?

      赵朴初答:巴利Pqli是古代印度一种语言,是佛陀时代摩揭陀国一带的大众语。据说佛就是用这种语言说法的,所以弟子们也用这种语言记诵他的经教。巴利语虽然早已不通用了,但是靠了佛经而保存了下来。巴利就是经典的意思。古代印度人民有一种传统习惯,就是把典籍用口口相传的方式背诵下来,而不重视书写。根据《锡兰岛史》记载,公元前一世纪时候,才在锡兰开始传写。到公元五世纪,摩揭陀国三藏法师(通达三藏学者...

    赵朴初

    佛教常识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21495510715.html
  • 傣族本生经研究

    成佛的心愿。每一般  由勐龙曼笸寨子的叭龙咯涛宰山(1765—1881)翻译。僧侣口耳相传,叭龙咯涛宰山50岁时,根据《千行诗本》直译的巴利原文,无任何增减。贝叶刻本,13册。原藏“瓦目囡”、森林藏经处。目前在勐龙仍有留存。  《沙卜本》保留《千行诗本》巴利原文,有助于僧侣进一步理解巴利原意,傣语译文则有助普通佛徒理解、传播《维生达腊》,指导自身修道、修养。因此,这个译本被公认为是叭龙咯涛宰山对傣族...

    姚 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85265476.html
  • 南传佛教的经典文献━━南传佛教讲座(3)

    南传佛教的经典文献━━南传佛教讲座(3)  (1995,12)   佛教按语系分,可以分为巴利语系、汉语系和藏语系。巴利语系的经典就是所谓上座部的经典,小乘佛教的经典。汉语系的经典,就是流行在汉地以及日本和朝鲜的经典,所谓大乘佛教的经典。藏语系就是在我国的西藏。这三大语系是现在我们保留有佛典的三种最主要的语言。上座部佛教——南传佛教,它们的经典就是一套完整的巴利语的《巴利三藏》。他们这部经典和...

    邓殿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55443093.html